返回第108章 有店真好(2 / 2)风吹杨花满园香首页

花园便利铺是个泥房,晴天的时候光线不错,赶上阴雨天,光线就差了,店里也没什么人,杨五花舍不得点灯,便抱着杨小花坐在门口讲起故事来:“……那个小孩又喊狼来啦!狼来啦!,这一回大家听见了,谁都不理他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嗯……”小花儿窝在杨五花怀里,滴溜溜转着眼珠子想了想,说道:“他又骗人!”

“谁又骗人啊?”

“方奶奶好。”杨小花抬头对着方老太嘻嘻一笑,又一本正经地对着她摆手说道:“小孩子骗人,不理他!”

方老太不明所以,问道:“哪家小孩骗人呐?”

“我在给她讲故事呢,方奶奶快进屋。”杨五花把杨小花放地上,闪到一旁好让方老太进门:“您老直接从后门进来便是了,绕什么远路啊。”

铺子的后门是直通方家小院的,老两口原先基本都是从那后门进出的,故而没有门闩也没有锁,为了出租,里头特意按了把锁。杨家来了以后,在外头也按上锁,钥匙交给了方家,一家一个锁,谁也不能随便进出,这样万一丢了啥也说得清楚,杨家要进方家打水上茅厕都得从正门进去。但老两口从来没上过锁,况且每次喊人来开门也麻烦,慢慢的,杨五花也不上锁了,直接从后门进出。

杨五花天天走后门,方家老两口可不走,即便有时候煮了豆浆什么的送来给杨家姐妹吃,也都是站在后门外喊一声,从来主动踏进来过。杨五花知道,这是在避嫌。

“嗨,又没几步路,年纪大了多走动走动才好。”

老两口儿子儿媳早逝,唯一的孙子又不在身边,平日里也孤寂的很,见到杨家小姐妹心里也愉悦的很,相处下来,更像是自家小孙女儿似的。老两口虽然不再做豆腐了,但平日里也时常磨豆浆喝,每回做了,总不忘给杨家送一碗来。

今年不光雨水多,更是早早的入了梅,几乎每天都要滴滴答答的下上一回小雨,铺子里的生意越发冷清起来,除了午饭前后,和散学时分,很少有人来买东西。

杨五花干脆在铺子里琢磨起薄荷胰子来。虽然没人来,但也得守着店门,放杨小花一个人在门口不放心,杨五花索性又从家里抱了黄花狗来。

黄花狗是只土黄色,最常见不过的小土狗,还不满一岁,小小的不像黑花狗那么大只,也不用担心会吓到客人。更关键的是,比起懒肥爱趴着的黑花来,它算是一只活泼二货狗,见了主人是高兴地汪汪叫,见了陌生人更是大声汪汪叫,反正见谁都要汪,跟个自动感应门铃似的,特别适合看门,平时就常住杨家外院当看门狗。

开店也有些时日了,杨五花也总结出了经验,每天生意最好的是下午散学的时段,其次是中午。

同南田学堂一样,长乐书院也有不少人是在学堂吃饭的,大部分都是离家远的,家住城内各个角落的都有,还有的甚至在城郊。一来一回赶不及回家吃饭,不少孩子就会带饭带干粮来吃,也有的怕孩子来回赶路累到自己送饭过来,还有个别家长忙着外出做工没时间管孩子饭的,随便给几个铜板让孩子自己买馒头包子吃。

自打花园便利铺开张之后,那几个需要自己买饭的孩子便直接上便利铺里来吃,有时候运气好一文钱能买一送一吃到两个馒头,还省钱了呢。更何况便利铺还免费提供开水,有时候杨五花还送根萝卜干,舀勺汤汁什么的给他们过饭吃,加上可以玩转盘抽奖,渐渐的便利铺就在学堂里外传开了。

尤其是到了雨天,来便利铺买东西吃的孩子更多了。

去年秋雨绵绵,收成受了些影响,今年又一直多雨,庄稼都泡在水里,虽然朝廷下旨免了今年的税,但粮价还是一天比一天贵。杨家如今做不起全白面的馒头了,用的烧饼面和粗面。这个时代没有玉米土豆红薯一类的东西,面粉的种类并不多,所谓的粗面也不过是些豆面麦麸糠皮之类的混合粉,但杨三花心细,每次都磨的细细的,口感也不难吃。大小虽然偷偷小了一圈,但没有直接的对比,看着不是很明显,又因为价钱没涨,仍然是一文钱,加上依旧有抽奖,对大家来说还是很划算,甚至还个别孩子下午散了学还会买几个带回家去。

杨家的馒头都是杨三花做的,一早起来蒸好了,由杨五花带到铺子里来卖。一开始只是因为新开业,铺子里货物不多,才拿出来充充门面搞搞噱头,谁知道这一卖就停不下来了。加上每天做的馒头不太多,也就几十个,刚好一蒸笼,也不会累,便坚持了下来,杨三花还因此练得一手好馒头。

骡车不比马车高级,没有车厢,都是露天的,赶上下雨的时候,还得打伞穿蓑衣,这么一来,看上去反倒比原先摆地摊还辛苦,起码那会天气不好不用出门赶路。杨五花干脆说服了杨三花,自己带着杨小花在铺子里过夜,反正有现成的箱凳床板,倒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