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知道!”杨小花主动解说:“就是拿竹环套东西吃。”
“对,套上什么就是什么,我们都玩过。黑子哥哥,你没玩过吗?”杨六花见黑子摇头,便道:“那我教你吧!”
“等等!”杨五花突然出声:“我们要调整一下计划,摆个套圈摊子!”
还有四个晚上!还来得及再赚一笔!
“三姐,你整理一下咱们铺子的东西,能用来做奖品的都拿出来……”
杨五花交待完了杨三花,又对黑子说道:“黑子哥,你跟我去趟虎头舅舅家,咱们去找点竹筒竹圈回来。”
虎头舅舅们只是后半夜在探花小院的灶房歇脚,天一亮城门打开的时候依旧出城回家,倒了傍晚再直接赶去灯会。故而,白天是见不到他们人影的。
而杨家虽然还有些竹环,但都不是很大,只能套些小东西,杨五花琢磨着,要么就砍点竹筒回来当套圈的桩子用,要么索性现编一些大竹圈直接套东西。至于到底用哪样,她一时间也想不到,只能到了柳家的竹林里看了以后才能决定。
杨三花理了一遍自家便利铺里的东西,把能摆的都拿了出来,去掉一些贵的,居然也有十多样。
杨六花见了,提议道:“三姐,我们先玩玩?看看怎么摆比较好。”
于是,东西一一摆开。
杨小花见了,嘟嘴道:“要吃的,吃的好少。”
于是,又多加了萝卜鸡蛋和馒头蒸糕。
杨阿花见了,也说道:“吃的都摆上了,要不把鞋底也摆上?”
于是,二里坡的鞋底也登场了。
杨五花和黑子回来的时候,便看到满眼的竹环飞来飞去。
“这是啥?”杨五花指着地上画着两圈圈的纸。
杨小花第一个回答:“肉丸子。”
赵香香补充:“对,三姨说肉丸子放地上脏,六姨就用画的。”
“那这个呢?”杨五花又指着地上的两片小叶子。
“这是鞋底。”杨六花说道:“鞋底太大了,竹环套不进去。”
“那这边的这个叶子又是啥呢?”
“是萝卜!”
“对,萝卜也大。”
“……”
东西大小相差不能太多,不然圈小了大东西套不进,圈大了小东西又很容易同时套两个,都不好弄。杨五花想了想,干脆就以竹筒为主。也幸亏她做了两手准备,竹筒和竹篾条都带了不少回来。
为了防止竹筒被抛出去的套圈撞倒,大家又往里面放了小石子,再填上泥。既然竹筒内有泥,家里又正好有一对竹棒,索性又做了各色小布旗插在竹筒上面,上面还标记了奖品名称。
竹圈也都是重新做的,不需要太好也不需要太大,随便编编,是个圈就成。摆套圈摊子的目的并不是让人成功套住,而是让人成功套不住,不然杨家得亏死,故此,大家整个下午都在研究怎么布阵摆放,怎样才能增加难度。
套圈摊子直接摆在地上,三面用长凳和绳子围起来,最后面是那排写着“长风街花园便利铺”的红灯笼,八个灯笼下方拉着一张大纸,对应地下的竹筒位置和小旗颜色,标明的奖品名称。当然,为了把摊子搞大,一些同类产品会按款式的不同重复出现。
再来一个再边上摆摊卖“咕噜咕噜”煮串的,一边排队一边闻着香味,杨五花就不信没人来。
说起这“咕噜咕噜”,昨晚黑子老刀逛灯会回来,已经偷偷拿出去卖过一回了,据说生意还不错,所以今晚才单独起一个摊子,没有与套圈合并。
红果糖也是单独卖的,这回连摊子都不用支,只要提溜个篮子在边上喊喊就行。
套圈摊子留两个人就成,一个收钱发圈,一个看圈发奖品,至于排队则有绳子拉着,也不用单独派个人管理。这样,也能腾出人手,到时候大家再互相替换一下,人人都可以逛灯会了。
“晚上皇城门口会有烟花放哦!”
“哇!我要看我要看!”
“我也要看!”
“我也要我也要!”
“要看烟花的话,你们现在去乖乖睡觉,睡饱了晚上才能玩!”
“好!现在就去!”
“哈哈我们四个人一起睡……”
“不对,不对,是六个人,还有我弟弟……”
杨家的摊位地段好,站在原地抬头就能看到烟火,不需要特地去人堆里挤,但放烟火需要到子时,几个小的要想看烟火,必须得熬夜。
本朝对元宵很重视,据说很多地方官府都会燃放烟火,与民同乐,但一般只在十四至十六三晚,有的甚至只有一晚。风阳到底是中都,元宵的烟火与京都一样,每天都有,当然,前几晚会意思小放几把,时间上也会缩短很多,到了后三日才会大放烟花。
就算只有意思意思,那也是好看的。况且,明日大家就要回去了,能看烟火的也就今晚了,都难得来一趟,怎么也得好好玩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