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2章 土包子(2 / 2)风吹杨花满园香首页

杨五花双手捂着小盒子,就想进屋,刚走了两步,抬头一看,泥巴草屋,再低头一看……玉啊那是玉啊!虽然只有三粒黄豆大小啊!可那也是玉啊!

想到这些,手就有些发抖。

再抬头看看那泥巴墙,那稻草顶,怎么看怎么不般配……

要不然,把屋子推了盖新的?

杨五花冷静下来之后,又觉得自己想太多了,倒也不再后悔自己没同袁满合作。就算她当时答应入伙,手里也没有本钱。老老实实养鸡,好好给人提供腊味,也是挺好的。

为了让茶餐厅生意兴隆,她也得多多帮他想花样才行。

杨五花在想菜单的时候,顺便也给探花小院的房客制订了一下菜单。

探花小院现在住的六个人,老刀是包吃包住的,而柳东升和杨学文则自带口粮,都是不用给伙食费的。

柳东升每月都能领到一些米,还能领到一点点盐油鱼肉,刚好能搭上老刀那部分,也没有另外算钱,杨五花其实是占了便宜的。但如今多了柳东林,别说老刀自己了,就连杨五花都不好意思再分柳东升的口粮,只能把老刀的伙食费,重新算回到自己身上。

至于新搬来的二人,都是自己没有口粮,全靠花钱买的。

最初是每日每顿单买,但那段日子基本全天都在喝粥,食量也差不多固定,每天基本花钱二十多文,偶尔也会买个饭团豆渣饼子换换口味,但平均下来也就二十五文。

后来,那位孙嘉嫌每日交钱麻烦,索性一口气交了一个月的,同屋的张元祥得知以后,便也学样,按月交钱,无意间,便形成了一个迷你小食堂。

出米粮的手里缺银钱,出餐费的手里又没米粮,一时间,也没办法统一,也没办法分开供应,只能大家合在一起吃。

也就是说,杨五花总共收了一千五百文的伙食费,平均每天的预算只有五十文,却要供应六个人的三餐,若是在平常年,清粥小菜倒也足够,但在这种灾年,粮价贵,可就吃不了什么了。若再想要吃得好,那难度可是相当高的。虽然不指望靠这个赚钱,但她也不想自己往里贴钱。

杨五花思来想去,最终决定,探花小院的主食,仍以糙米为主,早晚为粥,中午则是干饭。至于配菜,每三天炒一份鸡蛋,每十天供应一份素菜炒肉丝,其余时间就是青菜和萝卜干。

板凳再次来的时候,是带着他未来的小媳妇珠儿一起来的。

珠儿是特地被杨五花喊过来学厨的,按照袁满的设想,本是让杨五花进京传授,但杨五花怕再被姐姐们逮住说亲,可不敢再去了,这才提议让珠儿过来。

珠儿在袁家厨房呆过好些年,打杂打下手,生火切菜发面揉点心,啥都干过。杨五花的菜式偏家常菜,并不难学。即便是板凳这种从来没进过厨房的人,因着曾经总是帮她打下手的缘故,也早早的学会了煲仔饭和砂锅焖鱼,更何况是珠儿这种有基础的。

二人还带了一张菜单过来,上头写的,大部分都是杨五花不会做的精细大菜,再看看自己手里的菜单,就感觉,有些不好意思拿出来。

杨五花原本想的是那种真正快餐式的茶餐厅,走的是平民路线,既有点菜又有现成的套餐,外带中式早茶和西式下午茶。

没想到袁满的食肆,只套了个茶餐厅的名字,走的却是酒楼路线,不光有高级大菜,还请了专门的大厨。比起来,杨五花手里的这些,算是中等小菜了,当不得主打,只能图个新鲜。

“二少爷还特地请了一个专门做烤鸭的厨子。”

“请烤鸭厨子干嘛?你们也要卖烤鸭啊?大家都有,不稀奇啊。”

“二少爷说,人家有的,咱们必须有,人家没有的,咱们更要有。”

“呃……那好吧。”杨五花心道,反正也不是我的铺子。

想了想,又道:“要不然,你们就卖片皮的吧,片成薄薄的,沾上酱,夹着黄瓜丝和大葱丝,卷在面皮里头,然后一口塞进嘴里……”

“沾的那是啥酱?”

“甜面酱呗。不过,最好还是自己往里头添点别的,重新调一下,得有特色不是,得同外头的甜面酱不一样。”

杨五花作为一个现代小穷人,可没吃过那些什么老字号高档大店里头的北京烤鸭,自己买的都是街头熟食店里头的便宜烤鸭,依稀记得,那配套的酱包不同,烤鸭的口感也是会有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