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楚王、韩王开始与公子行谈服装之事。
姬行心道:你两不就想找借口留在新郑,我便给你们个机会。于是说道:“楚王、韩王,这服装一看便会,无甚好谈,不如谈谈整个丝绸生意。”
楚王、韩王本也认为这衣服没什么好谈,只是个款式问题。见姬行另外提出交易,便点头道:“好,愿闻其详。”
姬行立刻说道:“我以当前生产成本三分之一价格,向楚王、韩王供货,你们再加价向本国各地商户供货。而且我之丝绸质量,比你两国现有丝绸都好。”
“不可能!”两王非常不信,认为这也太扯了。
姬行没有解释,而是问道:“我打造的武器你们见过,是否高出楚韩两国一大截?”
两王立刻点头认同。
姬行接着说道:“我生产的丝绸你们也见过,便是我们比赛用服。”
两王有点信了,这服装的用料确实不错!比市面卖的好。但又担心的问道:“如此操作虽能给国库带来很大收入,但也断了大量百姓生计。”
姬行回道:“不然,现各国是人口稀少、劳力奇缺,而不是过剩。如此做法,许多百姓虽不能再以生产丝绸为生,但可解放出来,转而做其它事情。对你们两国来说,既充实了国库,又增加了劳动力,还降了低百姓消费成本。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两王非常认同姬行说法,但还是担心的问:“若我们在丝绸供应上过于依赖你,而你又突然停止供货,我两国岂不大乱?”
姬行很认真的回道:“丝绸不是粮食,断一年也不会对国家、民生造成影响。何况你们也可重新组织百姓进行生产。”
两王听后,觉得非常在理。于是和姬行认认真真的商谈了起来。
一天后,魏王带着两万人马抵达大梁,三国联军开始商议进攻计划。
虽然有四十五大军,但三王都不想攻城,最后一致同意:先劝降郑康公。
魏王便派了使者进大梁城。
魏国使者对郑康公说道:“大梁王,我魏赵宋三国四十五万联军,已包围大梁与黄池。你们毫无胜算,不如投降,以免将士作无谓牺牲。”
魏王使者称呼郑康公为大梁王,也是魏王特别交代,这次战争要打着帮公子行统一郑国的旗号。既然尊公子行为郑王,郑康公便只能是大梁王。
郑康公对这大梁王称呼也很是气愤,于是非常坚定回道:“宁死不降!”但又很好奇的问:“一个小小大梁,你等三国四十五万大军来攻,为何?”
魏王使者继续找理由:“我三国是受郑王之托,帮其统一郑国。”
子彦始终相信公子行不会这样做,这是三国的借口,便反问:“既是帮郑王统一郑国,那你三国联军撤退,我王直接带兵投降新郑,如何?”
魏王使者未想到子彦如此问,一是语塞,想了想后回道:“郑王有交代,大梁王是其父,若带兵去投,不好处置。固尔等只能向我联军投降。”
子彦立刻气愤的骂道:“尔等甚是无耻!想灭大梁,还嫁祸于公子行。”
郑康公这时也彻底明白,此事与公子行毫无关系,便大声说道:“本王不降,尔等来攻便是!”
魏王使者知道再说无趣,只得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