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析洁接着道:“不仅如此,古人说《诗》言志。正如其言,《诗》中的每一篇,都包含了充沛的情感。
诗不仅仅是文采华美,更是感情真挚,所以最能动人。所以学《诗》,可以培养你们的志趣情感。由心而抒发自己的真意。
这个真意是极其重要的。《礼记》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这诚意是学习的基础,是不可不察,不能不重视的。其要点就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
而这正是《诗》能得以传诵、动人的基础啊。所以学《诗》,是能够为你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
而且《诗》朗朗上口,即便没有书,也可以由老师口授讲解,学生们能够很轻松的背诵下来,也是节省了竹简和笔墨的损耗。这样的话也不会让你们家里感到学习的负担过重。
所以呢,无论是从将来的用途,还是对家里的负担上来讲,学礼和学《诗》,都是很有好处且必要的。”
张晨雪听着沐析洁的讲解,开始还是笑着,后来却变成了苦笑。只不过被她很快掩饰下来了。
之后沐析洁又道:“当然,《诗》作为六经之一,自然不是只能用来教幼童启蒙和学习言谈辞令的。其中也有着深刻的义理,可以用来修身,也可以用来治国。
就像我们先祖端木公曾经问夫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夫子答道:‘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端木公明白了以后,就用《诗》中的话来总结道:‘《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这是什么意思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中的卫风篇淇奥。原文是: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这首诗是分成三段的,要明白这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只要看第一段就可以了。而第一段中,又主要看这一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其实是在拿玉来比拟君子。而先祖端木公用这句诗来总结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理,这就是用到了这句诗中,修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