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第一次上朝(2 / 2)北伐天下志首页

“多谢周大人,第一次上朝没什么经验,麻烦周大人了。”

“上朝也用不着什么经验,只要记住三个要点即可。”周端朝很上路,边走边传授经验:

“一是上朝之前要吃饱,虽说正规上朝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时辰。事无绝对,一旦被耽搁,闹到中午也说不定。二是上朝之前解决好肚中之物,当然中途也可以入厕,只虽给门口守值的吏部官员说声。要是经常中途跑出去,皇上不说什么,一些官员也会刁难你。

第三点因人而议,一般中庸之人喜欢只听不说,也可以装着在听,至于心思?天南地北都可以去想。初次上朝最好少说多听,就算要说,也要看清形势、打好腹稿而定。”

周端朝这番话,让周复生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绝对是经验之谈,真要做到这三点,可以说已经万事俱备,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周大人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要注意这些,多谢周大人的金玉良言。”周复生很是感激,周端朝笑了笑:

“上朝嘛,千百年来都一样。有些人说朝堂如菜场、战场,这些都很有道理。无论像什么,总不会是一言堂。真到了一言堂那天,恐怕就危险了。”

两人来到门口,这里聚集了不少人,赵佳的表哥王雨舟也在,还是个身穿六品将服的禁军将领。见他到来,走到他面前:

“兄弟来了,是奉旨上朝的吧?”

这事不难猜,周复生本就没上朝的资格,点头承认。王雨舟将他拉到一旁,轻声说:

“可知皇上招你何事?”

“不知道?表哥知道?”

王雨舟想了一会说:“怕还是因为那件案子,听说韩相使出十八般酷刑,五个凶手死了两人,一个疯了,有两人招供。招供的两人只说是受完颜珣的指使,这五个凶手在京城人生地不熟,不可能没人策划接应,这方面好像没打听到。要向金国问罪,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才行。”

周复生终于明白过来,他一直自作多情,以为赵扩见他新婚燕尔,不好意思马上安排他冒雪出使金国,给他几天假期。原来韩侂胄没能搞定,怕是让他来重操旧业。

大家在门口等了一会,韩侂胄带着一群官员到来,门口的众人这才随韩侂胄一同进入勤政殿。周复生来到周必大面前,刚朝对方行完礼,旁边一个圆眼高鼻、长得十分精神的老者问:

“你就是说出十一个以为的周复生?”

“下官是周复生,”周复生虽不认识,见对方穿着三品文官服,又和周必大在一起,难得称一回下官。周必大猜到他不认识:

“这位是宝谟阁直学士杨大人,我大宋一代诗宗,与放翁齐名。”

周复生的眼神变了,带着十分好奇打量这位诗宗。他自己写的诗虽不咋样,知道的诗人不少,南宋四大家的周必大是他的靠山,现在又遇见一个杨万里。重新向对方一礼:

“杨大人乃我大宋诗坛泰斗,下官曾有幸拜读过不少大人大作,得益甚多。”

其实周复生并没读多少首杨万里的诗,印象最深的是那首“小荷才露尖尖角”。他喜欢诗,但杨万里的诗他读得很少。

马屁话谁都喜欢听,杨万里却是个例外,打趣说:

“前有子充、放翁兄,后有你这个一鸣惊人的年青俊才,我只能被压在诗坛泰山之下,哪能称什么诗宗?你那首酒真如诗中仙酿,越读越有味,什么时候大家诗论一番?”

周复生额头上有些冒汗,他的嘴仗虽不怕任何人,与杨万里这种诗坛大家论诗,估计是很难忽悠过关。人家的好意不可不答:

“一定前去杨大人府上拜访。”

第一次上朝,周复生比较稀奇,抽空注意了一下,发现大家都不是很守规矩,趁皇上没来,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大殿中的服务还算不错,左右边上升了几炉炭火,大门虽不能关闭,总比在外面强得多。

周必大说:“听说你已猜到要被派去出使金国,这事已经定了,只是没定日期。今年的雪大,除韩大人遇刺之事,还有安排灾民、官员考核等等必办之事。你若是有什么好的建议,等会可以向皇上说出来。”

周复生对周必大又多了一丝感激,他以前给对方说过解决维民街贫困、京城流浪人员之事。这次的确是机会,点点头再没有开口,边想边打腹稿。没过多久,外面传来一阵很大的喇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