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上梁仪式(1 / 2)食色生香,一品美味小厨娘首页

上梁前,要先祭梁,工人将裹着红绸的正梁抬进新屋堂前,何林等人则在供桌上依次摆好猪、鱼、鸡、鹅、蛋、豆腐、香烛等祭品,这些都是梁十七提前备好。

村民看着何林等人传出一道道菜,眼珠子都差点给瞪出来。

“我滴个娘亲诶,这一桌得花多少银子啊。”

祭品摆好后,由作头师傅唱上梁祝词,边唱边浇酒,从梁头浇到梁尾。

其祝词曰:“卜云其吉奠厥攸居。竖千年柱架万代梁。吉星高照福地呈祥。旭日悬顶紫微绕梁。梁起户聚瑞瓦铺门纳祥。天眼照宅地阳光撑栋梁……”

祭梁结束,便由匠人把正梁用绳拉上屋顶,抬梁或拉梁的时候,上梁师傅要高喊:“上啊,大吉大利”

在上梁的过程中,正梁要平平稳稳往上抬,忌讳一前一后,高低倾斜。

将正梁放平稳后,杨松要将亲朋好友送来的红布袋挂在正梁中间,红布袋里装有红枣、花生、米、麦等,寓意“福、禄、寿、喜”,为此,崔钰等人都准备了一份,十几只红布袋挂上去满满当当,杨松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崔钰、崔桓、林阳泽哪个不是自带贵气,有他们的祝福,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顺。

杨松揭开红绸,待匠人将正梁敲进榫内,这上梁仪式算是走完了一半,接着便是最热闹的“抛梁”,杨松往下抛上梁馒头,而杨鸿云和梁十七则要拉一条红被面,把抛下的馒头接住,示意传宗接代。

梁十七扯着红被面的时候看了杨鸿云一眼,莫名觉得有些羞耻。

杨松还不忘将馒头抛向站一旁观礼的崔钰三人,见他们拿着馒头面面相觑,吴玉芝和卢翠桃忍不住捂嘴窃笑。

之后,匠人便将糖果、花生、馒头、铜钱等从梁上抛向四周,让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意为财源滚滚来。

但杨松之前没想到来观礼的村民会这么多,他准备的馒头和铜钱只够分十来个人的,若是撒出去,场面怕是会很难看。

村民见杨松没了动作,便开始窃窃私语。

内心阴暗的,比如王氏和杨巧儿,她们很是期待杨松闹出笑话,甚至在上梁过程中,都在暗暗诅咒正梁掉下来,最好再砸死个人,让杨松和杨鸿云永世不得翻身!

她们对杨家父子早已没了血脉亲情,剩下的只有怨恨和嫉妒。

杨鸿云仰起头,察觉到杨松的窘迫,便在梁十七耳边轻语了几句,梁十七点头,对莫邢招招手。

莫邢低眉顺眼走过来,神色恭敬:“夫人。”

“我准备了两只钱袋子,里面有两千个铜板,你给阿爹送上去。”

两千个铜板?!

空地就那么大,梁十七站在供桌附近,离村民不远,她对莫邢说的话村民都听得一清二楚,内心委实被狠狠震惊了一把。

他们都知道梁十七在客栈当厨娘,可厨娘能赚几个钱?

那时听吴玉芝对梁十七夸赞有加,村民面上笑呵呵,其实心里都不以为然,背地里不知道翻了多少白眼,嘲讽她病了三年,连脑袋都坏掉了。

现在可好,梁十七拿出两千个铜板,眼睛都不眨一下,还对杨松喊:“阿爹,要是不够我这里还有,今天是咱们家的好日子,您不用顾忌,一切都有我和鸿云担着。”

崔钰扫了人群一眼,也笑眯眯地附和:“叔,您就听嫂夫人的,只要您高兴,想撒多少撒多少,区区几两银子,我们客来轩出得起。”

瞧这话说的,村民一听,哎哟,脸疼!

当初有多看不起梁十七当厨子,今天脸就有多疼。

光看崔钰三人的穿着,就知道他们的来历非同寻常,站在最右侧姓林的少爷,温文尔雅器宇轩昂,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方才喊话的那位也不差,就是年纪小了点儿,而左侧裹着披风的病弱公子,虽看起来病恹恹的,最为贵气的却是他。

也不知道梁十七和杨鸿云究竟走了什么狗屎运,出门一趟竟能结交到三个贵人。

莫邢将钱袋子送上去,杨松和匠人便开始撒钱,边撒还说要吉利话:“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

漫天铜钱挥洒而出,村民怀着复杂的心情纷纷抢夺。

至此,上梁仪式最重要的部分算是走完了。

众人退出新屋,等至晚上,主人家办上梁酒,宴请工匠和亲友,并分发红包,仪式才算圆满结束。

村民捡了钱,又想着让杨松请宴请喝酒。

反正杨松现在有个会赚钱的儿媳妇,一顿饭,应该不算什么。

而且听说客来轩的饭菜在石门镇是顶了尖儿的好吃,那些富商有钱人家不辞千里都要赶着来尝尝,他们是穷人家,这等好机会岂能错过?

村民盯着吴、刘两位师傅,毫不掩饰渴望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