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 乞巧节和齐王定婚(1 / 2)食色生香,一品美味小厨娘首页

崔钰和林阳泽大气不敢喘一下,直到二楼传来房门关闭的声音,两人才松了口气。

他们看向一脸淡定在喝凉茶的杨鸿云,崔钰讪笑:“伯晏,嫂夫人她是不是恼我了?”

杨鸿云好笑地瞧了崔钰一眼,不紧不慢地站起身,语调慵懒:“你想太多,早点洗洗睡吧。”

说罢,他先行收了茶盏往楼上走去。

杨鸿云话是这般说,崔钰却依旧觉得别扭,但到了初七乞巧节那天,天未亮客来轩和壹号食堂便开始忙碌,准备过节事宜,梁十七两头都要顾及压根没工夫跟崔钰置气,崔钰也忙,好在书院院长通情达理,酌情放学子休沐一日,有林阳泽在暗中搭把手,崔钰才能缓口气。

乞巧节,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大周的乞巧相当隆重,城镇内夜晚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称为乞巧市。

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尤其在州府等繁华地方,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人山人海,车马难行,观其风情,热闹程度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崔钰和林阳泽商议后,在县城乞巧市内设了两个摊位用来卖巧果和点心,运输有杨氏驿邮的关系在,倒也方便。

临近乞巧节的前几天,最忙碌的不是客栈酒楼,而是杨氏驿邮。说实在,大周民风开放,除贵族世家的小姐讲究礼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外,寻常姑娘家平时抛头露面不算啥,但依然讲究男女大防,唯有乞巧节的七天,可暂且放宽礼教严律,给年轻的姑娘公子相处的机会。

富庶人家的姑娘尚能派遣小厮丫鬟去给看对眼的公子送个诗词帕子荷包之类,但普通人家的姑娘没法啊,女子面薄,总不好大咧咧跑人家面前亲自去送,而如今,有了杨氏驿邮,刚好解了她们的燃眉之急。

杨氏驿邮保密性好,寄出后双方各执一份单子,也不怕驿邮出事推卸责任。

故而七月初至今,杨氏驿邮的生意好得不行。

“临安人口五万有余,驿邮开办不足半月,前十日入不敷出,这七日倒是把钱赚回来了,若是按当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回本无需三月,啧,谁一开始说此行不赚钱来着?”崔桓陷入躺椅中玉指轻翻账本,对驿邮的收益大为称奇。

杨鸿云桌前堆叠着一刀纸张和龙鳞装,龙鳞装是驿邮的回单,而纸张则记录了暗卫收集到的信息,他将单子上的姓名、地址、人口、行业与临安的地图比对,这其中的情报量不是一般大。

“赚钱是小,情报为重,驿邮若能长久置办下去,我们的情报网能遍布整个大周!”

风起,纸张漱漱作响,地图上的朱红线路分外刺眼。

“怕就怕,被有心人盯上。”崔桓甩开账本,懒散地撑着额头,“汉口县有张正信做幌子,他们暂时不会察觉,但临安那位,可没那么好糊弄,你有何打算?”

放下朱笔,杨鸿云将龙麟装用绳带扣好放置一边,不疾不徐道:“怕甚,不过一个贪财好色之徒罢了,成不了气候。”

崔钰闻言,颇有些意外,杨鸿云心性沉稳,绝非口头狂妄之人:“看来你是查到了什么。”

杨鸿云让暗一将东西撤下,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话本翻开,慢悠悠道:“说查,未免太看得起他,林鲁在临安任职快三年,年末便要考核以定升黜,他太贪,搜刮民脂民膏嫌不够,还妄想齐王妃之位,齐王回去后定要拿他开刀,来年,这临安州府怕是要换人了。”

“怪不得,我听说齐王有日大发雷霆,差点砍杀了一个女子,想来那人便是林鲁的女儿。”谈及齐王,崔桓顿了顿,蓦地想起一件事,“昨日金陵来报,齐王的婚事定下了。”

“哦?”屋内翻书声依旧,杨鸿云垂眸,一目十行,不甚在意。

“是将军府五小姐。”

翻书的动作一顿,杨鸿云缓缓抬起头,敛眉:“怎么会是她?”

崔桓轻轻撇嘴:“谁知道,说是齐王在点名选妃,三小姐和五小姐左右都是将军府的人,娶谁对我们影响都不大,就是太后气的不轻,齐王亲自去请小皇帝下旨赐婚,定在八月初八。”

“八月初八,未免太急了些。”

“我猜齐王是为了五小姐,试问整个大周哪个女子不想嫁给战神齐王,如此恩宠落在一个庶女头上,是福也是祸,不说燕京其他女子对她的仇视,将军府内的几位小姐就够她喝一壶,早些成婚,她也能早些脱离苦海。我来临安前,曾听闻五小姐在将军府内日子过得并不好,她亲娘乃是二房太太的贴身婢女,生下她不到五年便早早去了,之后便一直养在二房太太膝下,一个无依无靠的小丫头在府内的生活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