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 乞巧节和齐王定婚(2 / 2)食色生香,一品美味小厨娘首页

书房内气氛静了静,好一会儿,杨鸿云才将书合上,指尖在桌面轻叩,声音里却透着讥嘲:“大宅后院的阴私,将军府也不过如此。”

五小姐的遭遇倒跟梁十七有些相像。

“谁说不是呢,就连咱们崔府后院也没干净到哪里去,古人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崔桓收回胳膊躺平,想到崔家,语气有些意兴阑珊。

“唉,不提那些,你今个儿怎么还不回客来轩?”

杨鸿云往窗外瞥了眼:“这就走。”说着,他站起来,问,“乞巧节你也赖在府里?”

崔桓提不起兴致,打了个哈欠,眉宇间浮起抹倦色:“算了罢,太闹腾,我一个病秧子就不去掺和了,免得出门不幸染人病症。”

杨鸿云对他的说辞不置可否,崔桓自打算要考科举起便再没吃药,三个月下来也不见他旧疾复发,只是每次出门总病恹恹的,瘦弱的身姿仿佛风一吹就会倒。

崔桓八岁起便开始喝药,御医说他活不过二十,杨鸿云起初也信,多少都照顾他一些,后来才知晓,他压根没病,然而演了这么多年,崔桓自己也分辨不出到底是有病还是没病。

杨鸿云问他,他便说:药性三分毒,九年药水灌下去,大概是中了毒罢。

这话半真半假,杨鸿云只问了这么一次,往后再未提起。

回到客来轩时,已接近晌午。

大抵是为了准备晚上的灯会,客来轩难得没有客满,只坐了九席,石门镇只要常来客来轩吃饭都认识杨鸿云,见他进来纷纷与他打招呼,杨鸿云回礼。

后厨比以往都要忙碌,壹号食堂有三位大厨坐镇,梁十七并不担心,她做完最后一道茶香鸡,对店小二道:“我要准备乞巧节的点心,你送完这道菜去门外挂牌,咱们今天午膳便不供应了,让食客们赶别处吃去。”

小二哥接过端盘,应声:“明白。”

“朱大,阿布,把灶头收拾一下,吴师傅,面粉和食材备好了吗?”

“备好了,我就来。”

吴贵将大大小小晾洗干净的蒸笼搬进厨房,阿布和朱大手脚利索地把灶头上的锅碗瓢盆端去后院井边清洗。

梁十七将拟好的点心清单贴在墙上。

阿布和朱大收拾完灶头,擦着手对墙面念叨:“灯笼糖包,蒸棋饼,牡丹花卷,水晶糕,银丝卷,荷花酥,翠绿莲子糕……天,我怎么一道都没听过,杨夫人,这些都是新菜品?”

梁十七正在称面,听到问题,心不在焉随口回道:“唔,算是。”

“我来。”吴贵接过十几斤重的面粉袋,上称,一手托着秤杆,熟练地将秤砣一点点往后挪,报数,“十六斤三两。”

随后,梁十七舀出多余的一斤三两,又将十五斤面粉倒在面案上分成两堆,卷起袖子,边做边教:“灯笼糖包的馅儿有点像艾窝窝,桂花、核桃仁、芝麻、果脯等都能包在里面,咱们待会就多做几样,外面的皮是发面的,为了和普通的糖包区分开来,夹一圈儿花边,蒸出来像灯笼,所以叫灯笼糖包。”

之前梁十七教过吴贵如何做糖包,再听她这么一说,心中便大致有数,只是还在想如何夹出灯笼的花边儿来。

添水,和面。

沾黏的面粉随着掌心揉按充分与清水糅合,变得光滑滋润。

想要做出好吃的面点,揉制面团也十分讲究,面粉不可倒出便用,需过筛,让空气进入面粉中,这般做出来的面团才会松软有弹性,且质地细腻,搅拌面粉时动作要轻,用力过头筋度会越揉越高,在揉成团的过程中,水和面粉不可全倒入,而要分数次加,这样水面才能均匀糅合。

做灯笼糖包的面团要略硬些,待发酵后,原本光滑白胖的面团表面多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气孔,一碰就沾手。

继续揉匀,扯成等分大小搓圆,像一个个大汤圆一样,整整齐齐摆放在面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