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里面有一封信笺,上面写着揭露南安郡王家阴谋的证据,以及一些朝中重臣与南安郡王的矛盾之处。
宝玉与黛玉一番商议,最终决定拿着这些证据找到贾母和贾政。
贾府众人商议后,决定将证据呈给朝廷。
朝廷查明真相后,南安郡王受到惩处。
此时已临近元宵,贾府早早便准备起来。
元宵夜宴,贾母当众夸赞宝钗“有福相”。
黛玉独自离席,在沁芳闸畔捡拾落花。
远处传来《牡丹亭》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她忽然记起幼时癞头和尚的偈语:“除非从此总不见哭声”。
雪雁寻来时,只见满地碎玉残香,池中月影已碎成千万片银光......
元宵过后,贾府似乎恢复了些许往日的平静。
宝黛之间的感情经过这场磨难,愈发坚定。
然而,他们也知道,前路依旧充满坎坷。
一日,宫里传来消息,元春娘娘身子欠安,召宝玉进宫陪伴。
宝玉心中担忧,只得进宫。
在宫中,他看到元春面容憔悴,心中悲戚。
元春深知宝黛的感情,她对宝玉说:
“弟弟,本宫知晓你与林妹妹的情谊,只是这宫中府中的规矩,不是轻易能破的。你且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转机。”
宝玉点头称是。
黛玉在府中,每日牵挂着宝玉。
她开始整理自己往日的诗稿,心中想着若是有一日自己离去,这些诗稿也算是自己在这世间的一丝痕迹。
宝钗看出了黛玉的心思,她前来安慰:
“林妹妹,如今南安郡王之事已了,你与宝兄弟的感情也有了转机,莫要再如此消沉。”
黛玉微微点头,眼中却仍有忧虑。
宝玉从宫中回来后,便向贾母和贾政提出,想要早日与黛玉成婚。
贾母和贾政面面相觑,他们虽不再受南安郡王家的威胁,但贾府如今的局势也并不乐观。
府中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而且朝廷中一些势力,对贾府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
纵使宝玉与黛玉二人情比金坚,非对方不可。
可家族的压力终究难以抵挡。
王熙凤等人为了家族利益,设计了调包计。
宝玉被蒙在鼓里,以为要娶的是黛玉,满心欢喜。
而黛玉得知宝玉要娶宝钗,病情急剧恶化。
她在病榻上,回忆着与宝玉的点点滴滴,心中满是绝望。
宝玉揭开新娘红盖头发现是宝钗时,才知中计。
三更天的怡红院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红色却刺得宝玉双眼生疼。
他面无表情地盯着满屋子的喜字,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满是自嘲与悲戚。
突然,他像是被一股巨大的愤怒攫住,猛地抓起金玉如意,朝着铜镜狠狠砸去。
袭人惊呼着扑上前去阻拦,却见宝玉的手伸进贴身的荷包,缓缓掏出几片干枯的芙蓉花瓣。
那花瓣早已没了昔日的娇艳,却依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正是那年黛玉在秋爽斋题诗时簪在鬓边的。
宝玉紧紧握着花瓣,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二爷,二爷,不好了!”茗烟气喘吁吁地闯进来,声音里带着一丝慌乱。
他在门口顿了一下,像是被屋内压抑的气氛吓到。
缓了缓才接着说道:“潇湘馆的鹦哥...把林姑娘的诗稿都撕碎了!”
宝玉一听,顿感不妙,拔腿往潇湘馆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