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行人全部收拾妥当出发了以后,杨五花琢磨着得做点货车厢,还有箱子架子啥的。只是二十三两银子全部换算成铜钱,除去还债的十四贯八百多文,再除去半成利息,总共得用去十五贯六百多文,只能剩下七贯三百多文。
杨五花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把钱留着,回头再说。
而杨三花则在思考另外一件事:“要不咱明年也抓几头猪回来养吧?”
“啊?不要吧?”杨五花想都没想,直接反对。
太臭了啊!她可不要养猪。其实她连养鸡都觉得臭,虽然她家里的鸡棚她都很少去。
只是这个理由似乎有些奇葩,杨五花不好意思说出口。毕竟对庄稼人来说,家里能养上头猪那可是大喜事儿,起码说明家里条件还不错。
“再说二妞太忙了,她也没时间养猪呀!”
对!就推倒二妞身上!
反正若是家里真的养猪,估计喂猪打扫猪圈什么的,也都是二妞的活儿。
杨五花穿越这些年,当小孩当惯了,用小孩也用惯了,原先那点用童工干活时的不好意思早就没了。
“不然我去问问大家愿不愿意养?桃子养一头,秋娃子养一头,虎头壮壮他们也各养一头,加上乔家张家再养……这就有好多头了,人多力量大,养肥了明年直接卖给咱们,倒时候咱们按市价多添上几文钱便是了,大家都能赚上一些……”
一说道“人多力量大”,杨五花又想起了二里坡,便道:“干脆再问问二里坡要不要养,山里的草果总是比村里多,不打猎的时候他们也都闲着,养养猪赚些钱也是好的……”
杨五花这人,自己那么懒,偏偏还总爱把别人都想象的很勤快。也幸亏是穿越到了没有长辈的杨家,杨三花又是个疼妹妹的,若是倒了别的长辈多的人家,估计早就没骂死了。
杨三花想想,这主意倒是不错,山里野果子多,许多果子人吃起来或酸或涩或带苦味,但猪可以吃啊,只要没有毒的都能吃。
“只是……他们都不富裕,猪崽可不便宜,他们愿意养吗?”
“唔……这个嘛……”杨五花想了一会,又道:“不然这样,这猪崽的钱咱们出,回头养大了卖猪的时候从里头扣掉当初的猪崽钱如何?”这就相当于贷款养猪,还没有利息。
“嗯,那等大姐夫他们回来,跟他商量一下吧。”
“好!反正还早呢!”
杨家手里头现在就七贯出头,还得预留些买猪肉的钱,这么算算,也剩不了几个钱,故而,目前她们的首要目标是多多赚钱。
晚稻收成据说不错,但是卖稻草的人却不是很多,过冬的大雪,上半年的降雨,不少人家的屋顶不是塌了就是漏了,想来,都被拿去修屋顶了。
不知道今年雨水的配额是不是用完了,入秋以后天气倒是一直很干爽。收购的稻草虽然不多,但目测也能做上二三百双雪花靴和三五百顶雪花帽。杨三花准备像去年那般,直接把雪花靴的活计分包给了陶家和乔家父子做,自己仍旧跟刘氏两个一起做草靴。
“姐,这雪花靴也不多,不如都给刘婶子做得了,你集中精力多做些针线活岂不是更好?”
搓草鞋做草编的活计做多了,手会变得很粗糙,涂再多油脂护手,也架不住这来回的折腾。虽然作为农家女,拥有一双细腻白嫩的手是有些奢侈,但好歹也不能太粗糙吧。
杨五花见不得杨三花年纪轻轻的却有着一双粗手,想着不如以后把草编活计都包出去得了。
转眼又到了山楂上市的季节,杨五花找老乔头出面,大量收购山楂,准备做些山楂条卖。秋高气爽的,有阳光的日子山楂条晾起来很快,两三天左右就能定型。